周潤發—學英語成中學教材
周潤發,1955年5月18日生于香港南丫島,為新界原居民,著名電影和電視演員,獲得三座香港電影金像獎影帝,另外也拿到兩次臺灣金馬獎最佳男主角頭銜。
1980年代與成龍一并成為香港電影市場的票房保證,并創造了多個膾炙人口的經典角色:許文強、小馬哥、賭神等多不勝數。
1990年代開始后,與成龍、周星馳因為電影票房成績出色,共同被媒體形容為“雙周一成”。
于1995年赴美國好萊塢發展,在拍攝多部電影后獲得一定程度上的成功。
發哥的愛情傳奇故事 周潤發現年48歲,香港影壇巨星,主演過《上海灘》、《英雄本色》、《臥虎藏龍》、《防彈武僧》等一批膾炙人口的影片。他曾七次獲得影帝殊榮,享譽國際。
周潤發在演藝圈起起落落30年,他的奮斗經歷和成功,使他成為首位被列入香港中學教科書的演藝界人士。而他的情路也如演藝事業一樣曲折,屏幕上,他是有情有義的真漢子,屏幕下,他的感情世界又如此驚心動魄,風起云涌……
初戀如夢,愛情童話風雨凋零
周潤發出生在香港南丫島一戶貧窮的工人家庭,10歲時全家遷到香港九龍。為了維持家里生計,他17歲中斷學業,做過快遞員、照相機推銷員、出租車司機等。
1973年,18歲的周潤發報考了香港無線電視臺的藝員訓練班,這成為他一生的轉折點。進入無線電視臺不久,周潤發就認識了他的初戀情人陳玉蓮。當時陳玉蓮年僅18歲,也是無線藝員,主演過《神雕俠侶》、《天龍八部》等非常叫座的電視劇。第一次見到陳玉蓮時,周潤發就被她身上所特有的清麗脫俗的氣質所吸引,總是有意接近她。其實當時追求陳玉蓮的人很多,其中不乏權貴和富家子弟,但她惟獨對當時還默默無聞的周潤發產生了好感。
有一次,一位英俊的富家子送了一份貴重禮物給陳玉蓮。周潤發得知這件事之后,醋意大發,當天晚上就買了一大束玫瑰,向陳玉蓮表白愛意。其實陳玉蓮也早有意于周潤發,只是等他先開口罷了。此后,兩人確立了戀愛關系。
周潤發是英俊小生,風流倜儻,陳玉蓮是當家花旦,美麗冷艷,他們在娛樂圈中被稱為一對金童玉女。
可惜周潤發的母親不喜歡陳玉蓮,這讓孝順的周潤發夾在中間左右為難。由于母親反對,周潤發始終沒有結婚的意思,這讓心氣很高的陳玉蓮非常失望,她認為自己在周潤發的心目中的位置并不是最重要的。在愛情和自尊面前,倔強的陳玉蓮選擇了后者。最終兩人因誤會、猜疑、失望,五年漫漫情路走到了盡頭。
陳玉蓮提出分手后,周潤發傷心欲絕,喝下了家用清潔劑,差點喪命。經過醫生的及時搶救,才把他從死神手中救了回來。那段時間,陳玉蓮一直在醫院陪伴著他,直到他痊愈后一言不發地走了。
1983年2月,也就在他們分手幾個月后,周潤發同余安安突然宣布閃電結婚,周潤發結婚沒多久,陳玉蓮也決定另嫁他人。
可是誰也沒料到,周潤發突如其來的閃電婚姻只維持了近一年時間。周潤發的愛情童話也許就此結束。
尋尋覓覓,“浪子”找到愛情港灣
周潤發經歷了感情的挫折之后,就把全部的精力投入到演藝事業中去。1980年,《上海灘》在華人界引起了轟動,周潤發飾演的許文強家喻戶曉,也成了他的一個“代名詞”。1986年,《英雄本色》首開英雄片潮流,他扮演的重情重義又玩世不恭的“小馬哥”迷倒了無數影迷,奠定了周潤發在香港演藝界大哥大的地位。
周潤發愈來愈紅,獲得了無數獎項,但他的愛情之路卻一波三折。
每次都轉眼即逝,曇花一現,周潤發說,經歷了初戀的打擊之后,他覺得自己再也不會找到真愛了。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在新加坡認識了陳蕙蓮—另一個“蓮妹”,陳蕙蓮是新加坡一位富商的女兒,原名陳蕙蓮,嫁給周潤發之后,就改名為陳薈蓮。第一次見面時,周潤發就對相貌平常卻溫婉賢淑的陳薈蓮產生了好感,很快兩人便擦出了愛情火花。兩人拍拖之后,陳蕙蓮不顧家人的反對,追隨周潤發到香港居住。
周潤發是有名的大孝子,他在婚前擇偶時,必須先通過媽媽這一關,周潤發說,不愛他媽媽的人,也不值得他去愛。陳蕙蓮雖然是富家千金,可是卻沒有一點大小姐的脾氣,非常通情達理,寧可自己受點委屈也不讓周潤發為難,因此深得周潤發母親的喜愛。
1987年6月5日,周潤發跟陳蕙蓮在新加坡舉行了一場隆重的婚禮。婚禮上,陳蕙蓮喜極而泣,幸福地說:“這一生中,上天賜給我最好的禮物就是成為周潤發的妻子。” 結婚之后,陳蕙蓮就盡心竭力當好妻子的角色。
在情路上尋尋覓覓了多年,周潤發十分珍惜自己的婚姻。雖然他在結婚前有很多風流賬,可婚后從未傳出過緋聞。自從第二次結婚之后,周潤發的星路越走越順。
夫唱婦隨,婚姻如同檸檬開水
1995年拍完《和平飯店》后,周潤發正式離港,進軍好萊塢。
他在香港的事業如日中天,而站在事業巔峰的他卻要放棄香港的一切,完全以一個新人的姿態到好萊塢尋求發展,一些好朋友對此不理解,都說他傻。其實當時他也很猶豫:自己年齡偏大,而且不懂英文,萬一失敗了怎么辦?可妻子很支持他:“英文不懂可以學,不試過怎么知道自己不行?”妻子使周潤發終于走出了這一步。
到了美國之后,陳蕙蓮不僅成為丈夫的翻譯和老師,也成為他的半個經紀人,幫助丈夫洽談劇本及合同的一切事務。她每天早上6點就起床代替周潤發與美國的電影公司聯絡,然后為丈夫準備早餐。即使家里有傭人,早晚她都要親自下廚。
除此之外,陳蕙蓮還是丈夫的英文老師。她每天對周潤發說英文,逼他看英文電視臺,讀英文書和英文報。已過40的周潤發學英文很吃力,常因為聽不懂、看不懂而生悶氣,但妻子總是很耐心地教他。功夫不負有心人,他很快就能夠說一口流利的英語。
周潤發在美國好萊塢發展很順利。《安娜與國王》、《臥虎藏龍》都是他的佳作。
周潤發惟一美中不足的是膝下無子。其實周潤發很喜歡孩子,曾為妻子懷孕而笑逐顏開,也曾為妻子流產而痛哭失聲。現在,明白凡事不可苛求完美的周潤發已安于兩人的歡喜世界,不再提及孩子的話題了。他表示,如果沒有后代,死后會將財產捐給慈善機構。
2002年11月,只有中三學歷的周潤發獲得了香港城市大學頒發給他的榮譽文學博士學位,以表彰他終身學習的精神和對香港的貢獻。當他上臺領取證書時,他激動地說:“我生命中最重要的兩個女人——母親和太太對我影響最大。結婚前母親照顧我,結婚后則由太太照顧,太太對我來說十分重要,沒有她,我怎么會有今天?”
結婚十幾年的周潤發,形容自己與妻子陳蕙蓮的感情,就像一杯加了檸檬的白開水,雖然清澈通透,卻又能夠永遠保持清新的感覺。他說:“愛過十多年,應該好像烈火燒完一樣,變成一塊炭!”
小時逃學,大時搖身一變成為國際知名影星,周潤發的艱辛成功歷程,2003年已成為香港中學的教材,2007年又有香港小學的語文課本以“周潤發學英語”為教材,描述他苦學英語的經歷。
文中指發哥念了三年中學就到社會謀生,語文基礎比較差,拍戲念對白比別人辛苦十倍。后來,他到美國拍西片,在美國生活的時候,決心學好英語,由最基本的英語發音學起。
首先他跟太太一字一句學,然后再請老師教導,又時常收看英語頻道節目,以增強英語聽說能力。他一邊學一邊工作,雖然當時已年過40,但他終于克服了困難。
對此,發哥說:“幾年前有中學科書以我的經歷做教材,我非常驚喜,沒想到連小學教科書都用我來做教材,這真是我的榮幸。”發哥還說,“我希望香港年輕一代都可以不怕辛苦,為理想努力去達到目標,只要有心,我相信任何困難都不用怕,以前我40歲時才去美國學英文,經過一年努力,總算能夠懂能夠聽,但學無止境,到今天我一樣會繼續進修英語,不敢偷懶。”
新京報:從香港到好萊塢,又從好萊塢到內地,很多人把你的這個事業軌跡看成是一次“回歸”,你自己怎么看?
周潤發:開始的時候我其實是到國外去“混飯”吃的。(上世紀)90年代的時候,吳宇森導演先去了美國,那時候我覺得在香港很累,因為電影拍太多了。于是我想找一個空間,歇會兒,玩會兒,接著就去了好萊塢。結果沒想到一待就是十年,拍了五部戲,都沒有大賣,但也不至于太慘。但是你知道在好萊塢很煩,因為一部戲要等很久,兩年、三年、四年都是沒譜兒的事兒,這時老天安排,遇到李安導演找我拍《臥虎藏龍》,于是我這么多年第一次回到國內,跟這邊的朋友一起工作,感覺也蠻不錯,于是他們也勸我回來拍國產片,張藝謀、許鞍華、吳宇森都這樣說,于是我就回來了。
新京報:在美國拍了這么長時間的戲,你覺得自己的“好萊塢生涯”成功還是失敗?
周潤發:對我來講在好萊塢的發展肯定是成功的。因為在那里,周潤發就是一個新人,但是年紀很大了,所以是個“老牌新人”。對于老外來說,沒有人認識你,頂多有一些吳宇森導演的粉絲,通過錄像帶看過《喋血雙雄》、《英雄本色》,只有非常非常少的人知道你。而我又不像李小龍、成龍(blog)、李連杰這樣的功夫明星能打,不打就特別困難。面對這些困難,人家還能給你機會,讓你拍了五部戲,都是男主角,票房總算中規中矩,這真是我的榮幸——在好萊塢能夠像我一樣得到這么多機會的老牌新人不多。
新京報:你到好萊塢發展之初,有沒有給自己樹立什么目標?十年之后實現了嗎?
周潤發:目標……我想起來剛開始在香港的電視臺里跑龍套的時候,做小演員,五年,十年算什么?碰到吳宇森導演找我演小馬哥,那已經是十幾年以后的事情了,可直到那時我才出來。在香港,我可以每天拍三部戲,但是好萊塢不可以,它對空間、時間、人力、物力的要求,起碼是港片的三倍,更不準你串戲;另外,黃皮膚的演員機會少得多,至少不大。
老板首選的是白人,其次是黑人,第三才是黃皮膚。但是我又不打功夫,沒有票房號召力,我憑什么?憑演技?
好萊塢懂演戲的人太多了。所以你問我目標,我真的不去想,慢慢來,很多國內的朋友說,周潤發在好萊塢受委屈了,其實真的沒有,不能讓人家像捧著湯姆?漢克斯一樣捧著我,人家已經給你這么多機會了,知足吧。
新京報:對于一個在華語影壇貴為“天皇巨星”的演員,能這么平衡自己的心態,挺讓人佩服。
周潤發:這個不算厲害的,真正厲害的是我敢回來拍國產片。我其實很擔心有人罵:“周潤發,你國語那么爛,還敢來北京混?”在好萊塢,我是外國人,英語講不好,老外不會太在意,但是回內地拍戲,你好意思自己的普通話講那么爛嗎?這個才是今天對我最大的挑戰。但是我不怕!我40歲學英語,50歲學國語,學無止境,做演員到今天,我是一直要向前看的,《臥虎藏龍》第一部,“姨媽”第二部、“黃金甲(blog)”第三部,如果有好的劇本和好的導演來找我啊,我一定認真考慮,但是前提是不許嘲笑我的國語講的爛,我一直在努力了。
新京報:傳說你的片酬都已經上億了,真的假的?
周潤發:“黃金甲”的投資是3個億,“姨媽”的投資只有2000萬,差十倍還要多,可是我都拍了,如果我把“姨媽”的片酬講出來,你會傻掉的,當演員不能總是講錢的,那很沒意思,我現在回國報到,片酬絕不是第一考慮的,導演的誠意、故事的水準都更重要。接“姨媽”這部戲,就因為許鞍華導演是我很喜歡的導演,高娃姐是我喜歡的演員,潘知常是我喜歡的角色。
新京報:聽說在很多年前,你就答應許鞍華導演幫她拍一部戲?
周潤發:1981年,我第一次跟許鞍華導演合作拍《胡越的故事》,那時我從電視臺出來不久,拍了很多爛戲,但是這部電影幫我的聲譽提高了不少,后來又跟她合作了《傾城之戀》(blog),此后再沒有機會走到一起。去年剛剛拍完《加勒比海盜3》,還沒開始拍“黃金甲”,她給我打電話,問可不可以幫她一個忙,到上海拍一個月,我說這就過去,一直等您這個電話呢。
有時我們需要的就是堅持和努力,學無止境,今天我給大家講述國際影星周潤發在好萊塢立足,從四十歲努力學習英語的故事。希望對大家有所啟示。
周潤發是少數華人影星有機會躍上國際巨星的地位,其成功的關鍵之一,除了精彩的演技,還有英語演出的能力,使他邁向國際化的道路更為寬廣。
1995年6月,周潤發攜太太陳蕙蓮離開香港,開始了真正意義上的“好萊塢之旅”。
來到美國,首先要過的是語言關。對于只念過三年中學的周潤發來說,學英語幾乎可以說是從零開始,而此時的周潤發已是40歲的中年人了。這是需要以真正的勇氣面對的挑戰,周潤發并不懼怕。多年以后,當周潤發的人生傳奇被寫進香港中學的語文教材時,“40歲開始學英語”便成了很重要的一筆。
周潤發向媒體描述他學英語的過程,太太陳蕙蓮扮演了重要的推手。陳蕙蓮從小在新加坡長大,英文相當流利,周潤發剛到好萊塢發展時,英文很差,發嫂逼他每天看英文報紙、聽英文新聞。一開始,陳蕙蓮只對周潤發講英文,他聽不懂、看不懂,常常發脾氣,發嫂也不說話,還去廚房煮飯給他吃。周潤發覺得慚愧,便發憤圖強努力學習。
為了學習地道的美國英語,周潤發進入美國南加州大學當旁聽生。在家里和日常生活中,他的太太和經紀人也都嘗試用英語跟他對話,以期讓他盡快掌握英語這個必要的謀生工具。周潤發學英文,首先會跟太太一字一句學,然后再請老師教導。再加上常常看英語節目,以增強英語聽說能力。他一邊工作、一邊學,終于逐漸克服困難,英語大為進步。周太太后來回憶說,為學地道的美式英語,周潤發曾經將筷子放在嘴里學卷舌,以至經常做噩夢。
周潤發邊學語言邊熟悉環境,同時等待合適的工作機會。這段時間,周潤發沒有任何收入,而他認為這是必要的代價。
1995年10月,尚未在美國拍片的周潤發接受了美國亞裔藝術基金會頒發的首屆金環獎最佳男主角獎。對于周潤發獲獎的原因,他的美國顧問解釋說:“周潤發這次獲獎,主要是因為他在亞洲影壇的地位和巨大成就。進軍好萊塢后,又頗受當地制片商家的垂青,他替華人爭了光。”
在這次頒獎典禮上,周潤發結識了好萊塢著名導演奧利弗?斯通。周潤發稱贊斯通導演的《生逢七月四日》等影片,斯通也對周潤發的表演大加贊賞。他們相約盡快有一個合作。
安娜與國王A: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jAwNjI4NjA=.html
安娜與國王B: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jAwNzI0Njg=.html
安娜與國王C: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M5NTY3NTEy.html
本文地址:http://www.autochemexpert.com/writing/method/432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