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先蘭——自學英語攜子考大學
四歲時,她被送給別人當養(yǎng)女,寄人籬下的生活讓她吃盡了苦頭。成家后,她盡心盡力相夫教子。兒子惹下大禍后,她兩次向人下跪,請求學校保留兒子的就讀機會。她從一個英語文盲,自學英語,以親身經(jīng)歷帶動兒子求學。下崗后,她四處打工,當售貨員、做清潔工,甚至揀破爛賣錢,供兒子完成大學學業(yè)……
無助母親,下跪求得兒子高考資格
在韓國倩讀初三的時候,韓王萍去外地打工了。肖先蘭既要上班又要忙著做家務,沒有時間照顧孩子。有時工作太忙,肖先蘭顧不上給兒子做飯,韓國倩就只能餓著肚子去上課。為了能讓孩子能得到更好的照顧,肖先蘭把兒子送到爺爺家生活。由于缺乏嚴格管教,韓國倩開始逃課,跟同學去游戲廳玩游戲機,作業(yè)也不按時完成,學習成績直線下降。一開始,韓國倩不敢跟母親說,直到上了高中,老師打電話給肖先蘭,她才知道兒子已經(jīng)變得不愛學習了。肖先蘭很傷心也很后悔,但為了不讓在外地打工的丈夫擔心,她沒有告訴丈夫,而是把兒子從爺爺家接回來,開始獨自教導孩子。肖先蘭告誡兒子不要貪玩任性,要把精力放在學習上,頑皮的韓國倩卻把母親的話當作耳邊風。
有一次,韓國倩終于惹下了大禍。那天早上,韓國倩和幾個同學一起追逐打鬧。其中一個學生揀起一塊石頭朝路邊砸過去。石頭不偏不倚地砸中了一名剛好路過附近的學生。隨著一聲慘叫,那名學生倒在了地上。一看闖了大禍,所有學生嚇得四散逃竄。最后,受傷的學生被檢查出造成腦震蕩,由于這件事,韓國倩被學校要求退學。得知這個消息,肖先蘭一夜間白發(fā)叢生,眼睛哭得幾乎看不見東西。
為了保住兒子學習的機會,肖先蘭多次去醫(yī)院看望受傷的學生。在醫(yī)院,肖先蘭承諾賠償全部醫(yī)療費,甚至向受傷學生的父母下跪,請求他們給兒子一個改過的機會;她去學校,把寫了一遍又一遍的檢討書交到老師手里,請求學校讓兒子參加高考。學校領導被肖先蘭的執(zhí)著感動了,答應保留韓國倩的學籍,但不能再回學校讀書了。
韓國倩回家后,雖然認識到事情的嚴重后果,但不愿意繼續(xù)讀書。肖先蘭為了讓兒子脫離不良朋友的圈子,也為了讓兒子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她把兒子送到一個親戚在廣東東莞開辦的印刷廠做工。陌生的環(huán)境,陌生的話語,讓兒子在最初的新奇過后體驗到了謀生的艱辛。給師傅端茶倒水、洗衣盛飯,兒子吃盡苦頭,終于感受到世態(tài)炎涼、人情冷暖。
一年后,2001年春節(jié)。韓國倩辭了工作,回到家中。“媽,我錯了,我想讀書。”從不在兒子面前哭泣的肖先蘭緊緊地抱住兒子,偷偷擦去臉上的淚痕。兒子怎么會知道,在廣東打工的日子,肖先蘭每個星期都打電話給那個親戚,請他好好照顧兒子;每個月都從有限的生活費里擠出幾百塊錢來匯到親戚的戶頭,囑咐親戚給兒子改善伙食。有好幾次,肖先蘭忍不住跑到廣東,卻不敢面對日漸消瘦的兒子,只能站在遠處偷偷張望……所有這些,藏在肖先蘭的心里,只能在想念兒子的無眠之夜對著照片一遍一遍地回味。
失學一年的兒子要重新參加高考,學習難度大,參加了幾次學校組織的考試,成績并不太好,他有些灰心了。看到這些,肖先蘭急在心里。
有一次,肖先蘭看到電視里播放《少兒家庭英語電視講座》,她想,我能不能以自己的學習來帶動兒子的學習呢?從此以后,肖先蘭每天都會準時坐在電視機前,聽電視里播放英語節(jié)目。因為肖先蘭以前沒有學過英語,連26個字母的英語發(fā)音都念不準,可以說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英語“文盲”,因此,她學起來非常吃力。但是為了帶動兒子學習,她沒有灰心,她把26個字母工工整整地抄好,讓兒子教她讀。韓國倩不了解母親的用意,不肯教母親讀英語。肖先蘭對兒子說,她也要學英語,雖然她以前沒有一點英語基礎,但是她愿意與兒子一起學習,還要和兒子比比看哪個進步得快。
兒子不肯教,就找辦公室里的年輕人教。當肖先蘭把自己想學英語的事告訴辦公室里的年輕人后,他們吃驚地問:“肖阿姨,你沒有病吧?”他們知道肖先蘭的真實用意以后,深受感動,爭著教起了這個額頭上早已布滿皺紋的“學生”。
40多歲的人從零開始學英語并不容易。肖先蘭每天都會早早地起床,做好早飯后,開始拿出她的英語筆記本讀英語。下了班,忙完了所有的家務活,肖先蘭又拿出英語筆記讀起來。一個星期后,當肖先蘭把26個字母的英文發(fā)音準確地讀給兒子聽,兒子才明白母親的話并不是隨便說說罷了。看到母親年紀這么大了還在學習,韓國倩的心里再一次受到震撼,他明白了母親的良苦用心,他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學習中了,成績也逐步提高。
學會英文字母的發(fā)音后,肖先蘭沒有就此停住。她知道,離兒子高考的時間還有幾個月,如果她停止學習,可能還會影響兒子的學習熱情。學完了字母,肖先蘭開始學習英文單詞。一個單詞人家只要讀幾遍就記住了,但肖先蘭卻記不住,為了記住一個單詞,她要寫上幾百遍,甚至上千遍。學會了部分單詞,再學英語語法。看到母親玩命似的學習,韓國倩心里十分難受,他知道母親的心愿,惟有考上大學,才對得起母親。
2001年7月,韓國倩參加了高考。考試結束后,他還不敢面對母親,他擔心自己考不上。一個月后,韓國倩接到了華東交通大學公路橋梁專業(yè)的錄取通知書。捧著鮮紅的錄取通知書,肖先蘭和兒子喜極而泣。兒子考上大學了,終于可以擺脫過去重新開始,自己的努力也有了回報。兒子高考完,肖先蘭的英語竟然達到了高一水平。
欣喜之后,肖先蘭卻陷入了更加沉重的經(jīng)濟困境。因為這時候,她和丈夫先后下崗了。為了及時交清兒子的學費,下崗后的肖先蘭沒有停止過找工作的。打字員、售貨員、促銷員、清潔工、鐘點工、勤雜工……幾乎所有能干的活她都干過,能做的事她都做過。有一段時間,因為沒有找到工作,肖先蘭就揀破爛賣錢。
在大學里,韓國倩十分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他刻苦學習,年年都獲得了獎學金。
“孩子總會做錯事的,如果父母都不幫他,還有誰能幫他呢?兒子能回頭,我已經(jīng)感到很欣慰了。只希望他好好讀書,生活安定,我這一輩子就值得了。”肖先蘭說。
本文地址:http://www.autochemexpert.com/writing/method/432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