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子盛
范子盛,男,31歲,湖南岳陽人。從小患小兒麻痹,造成高位截癱,小學和初中是母親和哥哥背他上學校讀完的;初中三年級起,在家里自學。現任國際金融公司中國項目發展中心網上翻譯。2002年,翻譯世界著名的營銷戰略大師米爾頓·科特勒的《AClear-sightedViewOfChinaMarketing》(即《慧眼看中國》),該書被譽為市場營銷學的典范譯本。
31年來,范子盛的頭從來沒有豎起過,整個身子也沒有坐直過,他無法掌握身體的平衡,即使用拐杖支撐也邁不開一小步,但他卻用超人的毅力,*著自學,成為一個翻譯,現已翻譯出版了20余篇作品。同時,他還是一位“自由撰稿人”,幾年來共在各類報刊上發表作品20多篇,從事著寫作、勵志演說、書法創作等多方面的工作。
親情如山
范子盛是在8個月大時發病的,當時其父母在湘西大山里的軍工廠工作,醫療條件很差,未能及時診斷。直到范子盛一歲零四個月時,父母帶他外出求醫才知患的是小兒麻痹重癥,但最佳治療期已經錯過。
此后,為治范子盛的病,他的父母帶著他到處求醫,并鉆研了大量的醫學書籍,記下許多筆記,積極的治療和精心的護理,這對穩定范子盛的病情起了很大的作用。1992年長江動力機械廠整體搬遷岳陽市,別人把新居裝修得富麗堂皇,而范子盛家非但未裝修,反而把地板鑿成條條細槽,以免范子盛練習站立時拐杖打滑。
到了范子盛上學的年齡,范子盛渴望和同齡孩子一樣背著書包去上學。但是范子盛要上學談何容易,他除了手指能動外,哪里都不能動,不用說自己起、坐,就是手臂也要*人幫他擺在課桌上后,他才能伏在那里學習。不過父母非常理解他、支持他,不管有多大的困難,為了范子盛讀書的愿望,母親決定每天背他上學校讀書。就這樣,母親背了范子盛六年,其后哥哥背了他兩年。同時,范子盛也知道他上學的不容易,特別珍惜讀書的時光,除了每天刻苦學習外,他到學校從不喝水,以免麻煩別人;有時,坐久了他的重心就會偏移自己不能調整,只能任其倒下,經常摔得頭破血流,但他從來不說他要放棄讀書。在校8年的學習中,范子盛的學習成績總是在班上名列前茅。要上初三了,范子盛不忍再累哥哥,從此放棄了去學校而是在家走上了自學的道路。
在家里的日子,范子盛一直在一邊治病一邊自學。讓人吃驚的是,范子盛自學非常輕松,不用花多少時間,也未請一個老師,從不做任何作業,也不做筆記,而初中和高中畢業兩次參加統一會考,都取得前三名的好成績。
然而,范子盛拿到高中畢業證書后,他的一些同學考上了大學,一些平時成績差的也進了工廠,唯有他無法參加高考也無法去干別的什么,成績優秀對他毫無意義。這成了他人生最痛苦的事情,這種痛,痛過他做手術和各種治療過程,痛過他多次摔得頭破血流的時刻,痛得他甚至想結束自己的生命,因為他在自己身上看不到任何希望……一時間,他暴躁、憤怒、恨老天不公。
但是,經過多年病魔折磨的范子盛畢竟是堅強的,尤其是父母的理解和深切關懷,使范子盛慢慢從絕望中走了出來,他不能與別人相比,但可以像張海迪那樣,走出自己的路來。他在《優秀共青團員張海迪》一書的編后記上鄭重地寫上:“我在這里找到了方向,我冷卻的心開始復蘇”。
從此,范子盛振作了精神,開始了新的自學。4年時間,他系統地學習了大學新聞專業的全套教材,學習了大學英語,學習了大學中醫基礎學。在自學過程中,他的學習效率很高,唯一的困難就是自己不能動彈,父母上班前擺成什么樣的姿勢就始終是什么樣的姿勢,想動或想做什么,都得等父母回來。有幾次父母不在家,他自己想挪動挪動,結果從桌上摔到地上,頭摔破了,流出血來,他也無法用手去擦;有次他還摔昏了過去。爸爸媽媽回來后,把他扶上床,醒過來后,他想到的仍是學習,這使父母心痛得背地里不知為他流過多少眼淚。
在這期間,范子盛還同時進行了書法、市場營銷等多種專業課程的學習。剛學書法時,他手腕無力拿不住筆,只能用嘴叼著寫,但是他堅持功能鍛煉,堅持一筆筆地寫,一筆筆地“磨”,最后終于可以手握毛筆寫字了,而且后來越寫越漂亮。第一次寫春聯,18個字,范子盛用了整整一天。而1996年春節,他寫了很多春聯,讓父母把他用輪椅推到路口,愿他的春聯為人們送去暖暖的春意。人們看到這些春聯,甚至不敢相信這是范子盛寫的,紛紛買走他的春聯。看到此情景,范子盛激動地流下了熱淚。
翻譯“大部頭”
范子盛在自學過程中,他一邊學習一邊開始寫文章,內容涉及科普、經濟、思想雜談、醫藥衛生等領域,其中20余篇文章在各種報刊上發表。但是,他最感興趣的還是英語,在這方面他下功夫也特別深。1998年5月,他對《英語世界》期刊的一篇譯文有不同的看法,遂投書該刊,沒想到譯者———一位外交學院的教授親自給他回信,同他討論譯文中的問題,并參考范子盛的意見對譯文做了兩處修改。由此,范子盛也得到《英語世界》編輯的信任,不久,《英語世界》給他寄來英文稿讓他翻譯。這些事讓范子盛深受感動和鼓舞,他全身心地投入,較好地完成了任務。
2002年,范子盛留學海外的表弟在上海認識了美國科特勒營銷集團主席、世界著名的營銷戰略大師米爾頓·科特勒,科特勒委托其將所著的《AClear-sightedViewOfChinaMarketing》譯成中文。范子盛的表弟因為時間原因,將科特勒的英文原著轉寄給了范子盛,請范子盛替他翻譯。翻譯經濟學方面的專著要比普通的文章難度大得多,但范子盛憑著深厚的功底,很快將書成功翻譯,并由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這本中文譯名為《慧眼看中國》的書翻譯質量得到了普遍的好評,其中資深的英語教授宋君健認為,書名的翻譯已經達到了信、達、雅的最高標準。
愛的奇跡
書出版后,范子盛拿出其中的部分稿費,買了一臺轉過三道手的筆記本電腦。此后,電腦為他的學習和與外界交流提供了廣闊的平臺。
范子盛還撰寫了很多的中醫科普知識文章、經濟學演講稿。在寫作過程中,范子盛無法邊寫作邊查閱相關參考資料,所要引用的知識全憑自己的記憶。2003年12月,在湖南理工學院做《WTO和青年的責任》的演講時,他憑著自己的記憶引經據典,讓大學生們佩服不已。當大學生用英語提問時,他用英語流利地回答,獲得大學生們的陣陣掌聲。
今年7月,著名的國際金融公司中國項目發展中心在網上招聘翻譯人員,范子盛看到后欣然報名。當時不少人覺得太難而不敢上網應聘,但是范子盛不愿放棄這個機會,硬是過五關斬六將,最后獲得了成功。該發展中心這次只錄用了兩名翻譯人員,而范子盛就是其中一人,當中心負責人得知范子盛是一名高位截癱的自學成才的殘疾人后,感到非常驚訝。
范子盛平時寫文章、著書,從來不愿意讓別人知道他殘疾人的身份。他發表的文章、譯著全是憑自己的實力。有人說范子盛創造了一個奇跡,但范子盛說:“愛才能創造奇跡,如果沒有父母幾十年如一日對我無微不至的愛,早就沒有我了。假如說我還算得上是一個奇跡的話,那我就是愛的奇跡。”
范子盛將所居之室命名為“朗吟軒”,取“朗然無懼,吟詠人生”之意,以此作為自我期許。他說,“我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做一個對社會有貢獻的人。”
本文地址:http://www.autochemexpert.com/writing/method/431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