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結婚一族(二)
永不結婚一族
如果你的媽媽或者老嬸嬸向你提出難堪的問題--"你到底打不打算結婚?",你可能已成為一項最新統計數字中的一員了。
按美國人口調查局的說法,這些被稱之為"永不結婚"的人口,在美國是增長最快的人群之一。據2000年人口調查統計提供的數據,成人中有40%多的人為單身,10%成人將永不結婚。
在不到30年中,從未走進婚禮圣壇的人數是原來的兩倍多,平均結婚年齡已達到一個歷史高點,女性25歲,男性27歲。
為什么美國正在越來越成為單身國家?
關系治療學者Laura Berman告訴"美國早安"說:"人們的要求更高了,要么找到意中人,要么不結婚。而上代人只有不到一半的人有類似的想法。"
在1965年的一次調查中,4個女大學生中有3人說她們愿意與她們不愛但各方面都符合自己標準的男人結婚。現在完全不同了。
Rutgers大學一項最新調查發現,在年齡20至29歲之間者中有94%人同意以下說法:"當你結婚時,你的配偶必須是你所愛,這是最重要的。"
Berman說,此外,現代女性能夠自立,不再需要為錢而依附男人。有些女性正自己買房。
她說:"她們需要男人豐富自己的生活,而不是創造它們。"
費城33歲的女律師Gillian Thomas是這群增長的單身者之中的一員,她漂亮且成業有成,她只是沒有找到合適的男人結婚,也不想為了成家退而求次。
Thomas說:"我感到找意中人的內在壓力,我想我們每個人都一樣,不光是女性這樣想。我認為,作為后女權主義的一代,我們都覺得有這種想法。"
像Thomas這樣年齡大約在25至39歲之間的單身城市居民,情感關系來來往往。當單身者尋找到意中人時,朋友可能成為一個支持自己的群體。
37歲的單身自由作家Ethan Watters說,單身者經常依賴緊密的朋友"家庭",他們互相幫忙做每件事,從粉刷各自的住所到結伴度假。
他為單身者起了個綽號,叫"都市部落",并正在寫一本關于這個題目的書。其實,他只是取了新名稱而已。
Watters說,令人欣慰的是這些"都市部落"可能只是推遲結婚,而不會永不結婚。的確,對于那些等待的人可能會有好消息。當結婚平均年齡上升時,統計數字表明離婚率降低了。這是否表示"都市部落"有其道理?
盡管有趣,但這些有關單身者的統計數字提出了生育的問題。雖然漫長的婚姻等待可行,可他們的生物鐘還能走得動嗎?
性治療學家Jennifer Berman說,無論有無配偶,要孩子都是個迫切的問題。我們這一代和父母相比,人們結婚的理由已經改變,更多的女性把精力集中在自己的事業上,她們優先考慮事業,再考慮孩子。
當然,聽到生物鐘的滴答聲的不僅僅是女性。幾十年后,男性在統計中曾有的優勢不復存在,男女約會方面的數字已發生根本變化。30至44歲的男女性單身人數是均等的。
尋找年輕配偶的男性可能自找麻煩。美國人口調查局說,到2010年,30好幾、40出頭的男性,與比他們小5至10歲女性的比例為2比1。
正打算結婚的Watters 說,(訂婚)是因為他有時對自己的單身狀況感到煩惱。現在,他不知道"都市部落"今后將會怎么樣。而且他不知道他結婚后將會怎樣。他說,"當你需要這么一群人時,這個部落發揮了它應有的作用,但是世上沒有不散的宴席。"
bilingual news study本文地址:http://www.autochemexpert.com/writing/essay/43863.html